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葡萄园地综合体的思路与对策

  翁伯琦  陈忠佃

  前一段时间,应邀参加省农技协专家团队赴福安市乡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考察几千亩连片的葡萄园地,作者为从山底到山腰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壮观场面感到惊讶之时,也引发了一些启示与思考。如何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怎样促进农业绿色化基地建设?合理创立并优化构建葡萄园地综合体系统工程,无疑是新时期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与农业多样功能发挥的重要命题,值得人们深入探索与创新实践,力求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样板并开辟新途径。

  学习借鉴国内外农业综合体体系优化构建的经验,因地制宜建设福安葡萄园地综合体,需要把握5个重要环节,力求有效推动全市葡萄产业多功能与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葡萄生产大市向农业绿色发展强市跨越,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构建富有福安特色的葡萄园地综合体。福安市乡村经济较为发达,新型农民接受新生事物与先进经验比较顺畅,引进吸收能力较强,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就足以说明当地农民的创造力。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包括品种更新换代、土壤质量培育、土壤酸化治理、绿色防控技术、多样功能发挥、机械设施研发、优质产品销售、产品加工增值、旅游观光延伸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进而需要立足于高起点,结合绿色发展实际,实施葡萄产业生态化与园地生态产业化高效融合发展,因势利导制定葡萄园地综合体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群,优化综合开发空间,以“生产基地—种植片区—新产业带—经济园区—旅游观光—综合集群”为园地开发体的核心内容,以“绿色生产+园地生态风光+乡村旅游观光+园地生态经济”的流域(乡镇)高质量绿色发展共生体建设为主线,打造富有福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力求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高起点谋划并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葡萄园地综合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文创业、旅游业等,涵盖生物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进而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创立新模式、引进新品种、研发新机械、打造新设施,支撑产业化与生态化融合开发。例如“葡萄+文创”模式,即“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融合。文化是族群生活方式,族群聚集演化过程中的共有集体记忆,呈现了从以往到现代的生活轨迹,可通过历史、地理、人文、产业等来展现。农业文创,应有“乡土+传统+演变”的印记,让“福安葡萄”更加记忆犹新。又例如“光伏+葡萄”是农光互补模式,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实施低碳灌溉、通风透气,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葡萄的双赢目的。还有“葡萄+旅游”“葡萄+康养”“葡萄+研学”等多种多样模式,力求一园多用,多业并举。

  三是科技创新带动创业,将区域特色优势有效转化为乡村开发优势。福安葡萄产业转型升级,除了新品种引进与更新换代及其绿色栽培技术创新之外,还要加快技术产业化与生态化进程,壮大智慧葡萄园地综合体生态经济产业。要紧跟世界葡萄产业科技发展趋势,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为依托,对接潜在技术需求,挖掘产业增长潜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综合体建设。聚焦葡萄园地综合体智能装备应用、农业传感器与测控终端设计及推广、农业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业等3类重点创新领域,实施智慧葡萄园地综合体建设相关技术产业培育工程,促进智慧葡萄园地综合体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使“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更好获益于智慧农业科技及其产品,构建葡萄园地综合体良好生态景观与高优产业集群。

  四是实施绿色农业开发,让更多优质产品转化为高质量受欢迎商品。葡萄园地综合体是农业资源重组新模式:共享农业。共享农业是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将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化绿色化开发新格局,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共享农业已经向共享土地、共享农机、共享农庄等具体形态上优化发展。让更多优质产品转化为高质量受欢迎商品,进而需要农业渠道新模式,即农业+便捷零售。新的便捷零售,在改变传统零售业态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上游的农业。当新零售模式和新农业交叉碰撞的时候,更高效、更便捷的商业或农业模式也会不断涌现。比如把农田和葡萄园搬进超市,实施无缝对接,进而需要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生态,研发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与冷链智能设备,革新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力求有效提升效率。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要引进与推广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区块链、大数据、AI 技术,对农资、生产、加工、储藏、 运输等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诸多环节信息进行全面监管,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孪生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根溯源水平。探索利用数据联盟链方式来构建新型供应链协作网络,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支持农产品供应链朝着绿色、智能、高效、开放方向发展。

  五是机制创新赋能驱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葡萄园地综合体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业增值发展模式,参与综合体建设各方可以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葡萄园地综合体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它还能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它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在让更多现代都市人认识农业、体验农业观光需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葡萄园地综合体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推动智慧型生态葡萄园保护建设,建立智慧生态保护与园地土壤修复示范区,实现园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与葡萄园地综合体建设的智能监管。

  很显然,率先开展全市葡萄园地高质量绿色综合体建设,有助于实现传统葡萄产业转型升级,让富有特色的福安葡萄园地成为优质葡萄绿色生产基地,成为优美生态景观旅游胜地,成为优异乡村游学及康养福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卫生健康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理论实践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坚持人民至上致力理论宣讲创新 不断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联农带农有效对接带动乡村农民创业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葡萄园地综合体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