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年轮镌刻奋斗足迹,历史的卷轴铺展壮丽篇章。
回望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征程:党建引领全面加强,科技英才荟萃云集,科普宣传浓墨重彩,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亮点频现,令人振奋,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
六载耕耘,硕果盈枝。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科协的精心指导支持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改革、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四个面向”战略方向,锚定“四服务”职责定位,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深化改革中勇毅前行、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奋进,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注入了澎湃的科技动能。
筑牢政治根基 立稳思想“定盘星”
根深之树不畏风折,源深之水不惧涸竭。科协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科协事业行稳致远的生命线。
一场高质量的研讨,价值在于思想的启迪与行动的凝聚。2025年5月30日,市科协会议室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暨青年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研讨会同步召开。
研讨会期间,警示教育片震撼人心,典型案例剖析发人深省,与会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坦诚交流,谈认识深化、论落实难点、谋破题之策。在思想交锋中,大家底线愈加清晰,一致表示:“必须时刻警醒,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政治本色不变、服务方向不偏。”
精神灯塔指引航程,思想火炬照亮征途。回望奋进的六年征程,市科协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筑牢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党员干部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举旗铸魂。把理论学习作为聚同化异、统一思想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累计召开市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01次,落实“第一议题”学习55次;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以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科协工作始终,常态化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分析研判会、意识形态工作分析会,落实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主体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出台《宁德市科技社团行业党委工作规则(试行)》《市科技社团党建工作要点》,建立兼合式党支部13个,有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市级学会(协会)全覆盖。高标准完成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共计落实整改问题44个、细化措施130条,健全完善相关制度9项,在市委开展的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调研中获评“好”等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六年来,市科协始终以坚定政治立场筑牢思想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广泛凝聚人心,自觉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赋能创新驱动 锻造人才“强磁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推动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围绕构建多层次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推动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国家级、省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33家,博士创新站21家,科技小院11家;
精准对接院士专家、海智专家等顶尖智力资源,累计邀请高层次专家61名,开展调研、座谈、培训、研讨活动23场次;
成功举荐科技工作者获国家级、省级荣誉15项。其中,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并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实现我市高端人才举荐“零的突破”……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正是市科协凝聚英才、服务大局的生动写照。六年来,市科协始终立足全市大局,着力引人才、搭平台、优服务,持续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效。
创建“三站一院”平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霞浦核电快堆物理实验方案研发”等6个项目实现产值近20.85亿元。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借助学会专家资源开展科技咨询、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服务,解决关键瓶颈问题60余个。设立博士创新站,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2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建覆盖特色产业的科技小院,组织高校师生扎根一线,以“科研+科普+服务”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引聚高端智力资源。举办“宁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集聚海内外顶尖院士专家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组织“海智专家科技服务团宁德行”活动,开展海智专家深度研讨和项目路演,促成我市27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国际前沿资源有效对接。承办院士专家八闽行(宁德行)活动,院士专家们深入调研鱼类种质保存、育苗培育等,促进专家团队与渔业企业合作相关事宜。
激活人才创新活力。聚焦人才举荐核心职能,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以及省首批特级后备人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重要荣誉。精心打造榜样人物IP,在科协官网及融媒体平台开设“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专栏,拍摄制作《奋进新征程》《领航新时代》等主题宣传片,推动科技人物故事“破圈传播”。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走访慰问、通报表扬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有力营造“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礼遇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优化科普服务 争当科普“排头兵”
科学普及是孕育创新、涵养素养的沃土。市科协紧抓新《科普法》宣贯契机,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科技创新同等位置,推动闽东科普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盛夏时节,科学梦想的种子正在发芽。7月16日,宁德市“播种科学梦 科教闽东行”科普活动火热开展,30名柘荣青少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
活动中,孩子们在市科技馆体验前沿科技,在宁德师范学院感受红色文化与自然奥秘;参加非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标本制作与手工实践课,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传统工艺的精妙、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该活动是市科协重点打造的特色科普品牌之一。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33期,惠及1060名青少年。这场持续升温的科普盛宴,正以燎原之势点燃闽东大地的科技星火。
六年来,市科协始终以“做强科普之翼”为目标,持续培育特色科普品牌、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科普品牌效应彰显。持续擦亮“全国科普日”宁德主场活动品牌,累计组织科普活动3000余项,市科协连续6年获中国科协表彰;创新推出“科普乡村行 点燃科学梦”等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科普力量薄弱的乡村中小学下沉,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常态化开展“科普进万家 文明你我他”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近距离服务乡村、社区群众;打造“科普宁德讲坛”“学会科普讲堂”双品牌平台,邀请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开展讲座16场,年均受众超2000人次。
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市科协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多个县(市、区)科协被评为“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持续举办宁德市AI机器人选拔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科技赛事,并积极组队参加省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累计斩获中国科协主席奖4项、团体冠军7项、一等奖99项、二等奖169项、三等奖273项,获奖总量与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实现竞赛成绩与科技教育的“双提升”。
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建成并提升改造市科技馆,上线云游科技馆系列科普视频,建成开放创新理念分享馆,常态化开展系列主题科普活动210场、惠及8300人次;构建“1+6+N”科普基地矩阵,以市科技馆为核心,联动6个科技馆分馆、30个市级科普基地,创建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0所、科普活动室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50个,织密科普阵地网络;常态化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服务社会公众近44.75万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普服务新格局。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市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市科协将持续聚焦“牢记嘱托、谱写篇章”主题主线,用好“学、融、行、效、先”五字诀,立足“四个服务”职能定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广泛凝聚科技力量,持续激发创新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德实践贡献更多科技智慧与创新力量。
□ 本报记者 陈莉莉 文/图 (图片特殊标注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