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流水线轰鸣运转,萎凋槽内热气蒸腾,揉捻机来回对茶青进行翻动加压……这是近日记者在位于福安市社口镇的福建省红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制茶一幕,随着工序渐近尾声,车间内,茶香氤氲。“今年我们对茶青种植进行源头管控,品质较去年有了大幅提高。随着茶叶采摘进入高峰期,预计每天干茶产量能有2000多公斤。”福建省红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建鸿介绍。
瞄准绿色化种植,茶叶量、质双升,红新茶业在福安并非个案。近年来,福安市通过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茶园基地提质改造和茶叶标准化种植,每年完成茶园改造1000亩,完成省试点县1300亩生态智慧(旅游)茶园及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可追溯示范项目和500亩生态数字化(智慧)茶园示范项目,并出台《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等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至3000万元,打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政策引领有力,福安许多龙头茶企纷纷建立生态茶园,推行有机种植模式,从源头把控茶叶品质。“我们对茶青品控非常严。”福建省天华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忠斌说,企业不仅施有机肥、人工除草,还通过设备更新迭代,做好一杯高品质坦洋工夫红茶。
茶园种植日益“绿色化”,茶农汤徐明深有感触,“以‘金牡丹’种植为例,我们从不打农药,采摘也靠人工,不用机器去剪,严格按照茶企要求,这样才能种出好茶,获得好收入。”
据了解,今年早春降水少,福安市部分山区茶叶采摘比往年推迟了一周左右,但春茶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向好,市场呈现“优质优价”特点。其中,金牡丹、梅占等高香品种茶青,收购价同比上涨了15%至20%,高品质茶青每公斤价格可达200多元,是普通茶青的二三倍。干茶价格也水涨船高,市场订单持续增长。截至目前,福安已采摘春茶 3400多吨,产值达4亿元左右。“这几年政府在宣传推广上下了很多功夫,福安花果香型红茶销路更顺畅了。”福建省红新茶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罗腊妹介绍,今年春茶开采伊始,就有很多新客户慕名前来,坦洋工夫红茶独特的口感获得青睐,很多客户表达了和企业进一步合作的意向,“我们目前已经对接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客户,也获得了一些订单,今年我们对获得更多海外订单充满信心。”
黄忠斌与罗腊妹有着相同的感受,“政府大力宣传推广,我们茶企从源头把控茶叶质量,通过设备更新,提高制茶技术,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获得很多消费者认可,我们有信心将坦洋工夫做得更好。”
□ 陈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