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法发布企业名誉权 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罗沙 李晋娴) 客观的信用评价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涉及传统产业、中介行业、科技企业、征信机构等不同领域,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企业名誉权的全面平等保护和及时充分救济。

  这些案例包括:某房地产经纪公司与杨某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某饮品公司与某传媒公司名誉权纠纷案,丙公司与甲公司、乙公司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某科技公司与李某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某汽车制造公司与马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某物联网公司、某网络公司与某餐饮公司、某食品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加强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对于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起案例中,杨某某作为房地产领域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在某房地产经纪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发布“黑稿”,诋毁该公司名誉。人民法院判令杨某某承担侵权责任,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实践中,很多侵害名誉权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实施,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起案例中,测评人未经实际测评在网络发布不实言论给企业名誉造成损害。人民法院认定行为人构成侵权,有助于明确测评言论的合理边界,避免不当言论损害企业名誉,同时规范引导测评业向善发展。

  同时,部分媒体出于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等动机,发布关于企业的不实信息。一起案例中,某传媒公司未认真调查核实即发布关于某饮品公司经营状况的不实信息,制造热点、创造话题,对某饮品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人民法院判令某传媒公司承担名誉权侵权责任,既保护了受损企业权益,又有利于规范网络媒体行为、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山海蕉城
   第a06版:山海蕉城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疾控机构:开学季防范鼻病毒校园传播
多彩开学第一课
最高法发布企业名誉权 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大连:“你点我检”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24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犯罪案件940余起
为产业转型升级添动力拓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