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蕉城,山水相依,阡陌广阔,风光旖旎,有鱼米之乡的美好,也有休闲乐园的惬意。2月14日至15日,由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闽东日报社联合举办的2025体验“洞天福地·诗画蕉城”新春主题笔会走进大美蕉城,省、市两级文艺作家、摄影大咖和新闻记者,用镜头和笔触,描绘蕉城的自然之魅、人文之美、气象之新。现辑录文艺作者们在蕉城区采风期间的随感短章,以飨读者。
□ 吴韶玮 整理
踩着年的余韵,揭开春的盖头——
北山醒来,那族那人有了卡通形象。
洋头沉湎,那山那海那个厚厚的茧。
库山如龙,拾级而上何如张开翅膀。
碓下林的午后,谛听冬天残留的静寂。
邑坂的黄昏,啜饮溪流与草木的绿意。
霍童夜里,以脚步丈量古镇烟火气息;
小巷深处,抚摸烟熏的时间斑驳的历史。
石堂无言,却说尽文化与财富谁更亮丽。
洋中有愿,留一股浊世清流盼东山再起。
乡村蜕变,化蛹成蝶尚待时日。
风行匆匆,但见枝头已绽新绿!
——谢宜兴
司空见惯的青砖黛瓦和习以为常的鸡鸣犬吠,突然发现,都在这场蕉城采风中清晰地浮现,唤起我曾经的乡村岁月。
无论是大山深处的六艺库山,还是畲家风情的五彩北山,无论是东山再起的古村东山,还是揭开面纱的那山那海,“洞天福地·诗画蕉城”的画面随着我们行走的脚步,就这么一幅幅呈现,让我们穿越历史、步入当下。
入户的门当户对,讲述着村庄发展的期待;建构的勾心斗角,彰显着先民智慧的技巧。山峦绿意沛然的画风,水碓上下舂米的场景,自然与人文,充满着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诗情画意。
家住蕉城。“家门口”的采风,是对家更多的了解,也是对家更多的热爱。
——缪华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画卷上,熠熠生辉。蕉城区霍童古镇,便是这样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明珠,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当我再次拥抱这座古镇,明清古街那写满沧桑的容颜便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欢歌。古街两旁的建筑,虽历经风雨的侵蚀,却依然坚强屹立。那斑驳的灰墙、褐色的门窗,无不透露着历久弥新的芳华。日落时分,华灯初上,漫步在古街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成长与馈赠!这里的故事影片似地在脑海中浮现:黄鞠的智慧,潘玉珂的才情,让我们心生敬意;栩栩如生的铁枝技艺,腾挪自如的线狮展演,向我们磅礴而来!如黛的山峦,澄澈的溪流,山山水水,逶迤献瑞,盈绿心间!
——阮兆菁
霍童溪是宁德的母亲河,至今保留着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霍童溪沿线依然保有许多中国农耕文化的留存:霍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霍童线狮与铁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鞠水利工程是福建省唯一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灌溉工程。洞天福地,诗画蕉城。从这个意义上说,霍童溪沿线乡镇紧紧抓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线,唱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大戏,激活蕴藏在深厚历史文化中的巨大动能,点石成金,令霍童溪沿线村庄焕发异彩,犹如珍珠串链,灼灼其华。因此,这次采风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洗涤之旅,有很多的感动与收获。如果说,霞浦有最美滩涂,那么蕉城自然有最美河流。听闻蕉城将建设霍童溪旅游公路,这无疑进一步助力沿线乡村振兴,化蛹成蝶,美美与共。
——郑承东
“洞天福地·诗画蕉城”一场新春之约的主题笔会,让我们走进蕉城。沿霍童溪逆流而上,在春风里采撷一个个村庄的诗意。北山村闹元宵的礼炮,余音还响亮在畲山间;邑坂村家家户户的春联如朱唇正启,高呼春回大地;洋头村溪滩大树间悬挂着红伞,撑着那山那海创造的今天欢乐;库山村的村道虽然陡峭,可登高望远,便得胸有千山万壑的大境;再走大石村,满溪谷的“补天遗石”,都在期待着某一场机遇,村庄的故事会与它相遇,激起一溪的浪花,再流向山外。走过北线穿过霍山腹地的梅鹤和文峰,再到西乡,洞天福地,处处诗意。
——禾源
这两天走访了蕉城区10多个村庄,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往昔记忆里不少破旧的农舍,已被独具风格的新建筑取代,它们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每一帧都美得让人心醉。田野不再是单一作物的舞台,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让我难忘的,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们热情分享着村子的历史和变化,言语间满是自豪。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村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乡村,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我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感受到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它们是一首首写给大地的诗,让我坚信,未来的乡村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周宗飞
在一场蕉城之约中,趁着春风走过北山、洋头、邑坂、大石、库山等村,借着阑珊灯火,把一个个村庄浓浓的节情释放在霍童古镇的街衢中。在一座座大宅门前,细听着一家家的故事,触摸一堵堵墙体,走远的只是日光月影,而留下的是乡村和古镇的质感。霍山间的盘山公路,经纬间的一根细线,把蕉城北境西乡缀在一起,顺着这条路前行便进入曾经的石堂境,在这里不仅可以听到“沉字桥”的“千古唱和”,还可以听梅鹤与文峰许多故事。别过一境,又有新境,“西乡”明朝帝师周斌,化作一尊塑像立在溪岸,若要问帝师何授,我想,他一定会说,到东山村去,看看柳州古戏台,读一读“莫向人前问是非,且从戏中观今古”。蕉城,洞天福地,海国斯文,诗意万千。
——陈巧珠
我喜欢的村庄是有季节的:是春天盛放的油菜花;是夏夜此起彼伏的虫鸣;是秋风中滚滚的稻浪;是冬日暖阳下微微绽放的笑脸。
我喜欢的村庄是有故事的:有土墙青瓦质朴的温暖;有青石小径裸露的时光;有古戏台边依稀可闻的弹唱;有巷陌里回荡的小名。
从北山到东山,从古镇到西乡,我们在春天即将抵达的时节,走进蕉城一座又一座的村庄,感受着她们时而缓流,时而奔腾的脉动。在村庄行走,我内心时常涌动着复杂的情愫,时而伤感,时而欣喜。而我知道,那些镶嵌在青山碧水间的村庄,都应该是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因为,那是家的方向,那是根的源起!
每一座村庄,对于生长于斯的人们而言,都是深藏在内心里的怀想,甚至在时光的浸染中成长成执念。我期盼,每一座村庄不仅雕刻着时间的记忆,也能够照见世间的美好。
——吴道锷
儿时,山外的世界模糊而遥远,大人口中时常跳出“霍童街”及关于霍童街的碎片描述,勾勒出我人生关于繁华集市的最初概念轮廓。山里的茶叶、笋干,承载山民的希望,通过担柜头汉子坚实的肩膀和脚步,汇聚到莒洲,顺水路流向霍童;黄瓜鱼、咸螃蜞等海货,则带着咸咸的海腥味,从霍童逆水而行,挂在担柜头扁担上挑进山里,同时,也捎回外面世界的传奇。霍童,是那时一方山与海的连接桥梁与枢纽。
走进霍童,是怀揣了寻仙访道的梦想,追寻第一洞天的荣耀和神秘,而牵引我多次重来的,是她美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霍童,山峥嵘奇绝而不失清秀,如仙风道骨的智者;水清冽温婉而不乏深邃,如天界遗落人间的彩练。这座依偎在霍童溪畔的古镇,似一卷被时光浸润的《清明上河图》,明清古街的青石板仍镌刻着商贾络绎的跫音,斑驳的古巷道与雕花木门,都在细语着往昔闽东商埠的繁华。徘徊在霍童古街,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境之间自由穿梭。
——唐戈
跟随春天脚步,相约一起,阅览一幅幅人文山水:北山畲韵,总有一曲山哈传家宝;溯溪而上,放眼瀛洲仙池,多少禅意在水一方;潺潺而去,霍童溪养育多少圣贤志士;百丈英风故事,至今仍在耳边激荡;神奇的邑坂,原始森林错综般的八卦谜底等你来解密;沉字桥上千古唱和,恰是熟谙玑衡玄理;陈山脚下,悠悠古街,柳州戏台,石壁岭旧事……道不完,说不尽。或许,有诗有景有远方是这片洞天福地的最灵动注脚;或许,无须美其名曰,陶醉其中,豁然开朗,原来是蕉城。
——林峰
若有一个地方,能够兼容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美好,来过的人,又怎能不心怀向往呢?穿过起落有致的古巷古宅,聆听几百年石子路的故事,转过身,又听曼妙的现代乐音响起。诗画蕉城,处处是古韵与今风相碰撞所散发出来的特质与浪漫。喝一杯七都畲族的凉茶汤、带上一个可爱的畲族文创伴手礼,穿行于洋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名人故居之中,踏上文旅产业蓄势而起的滨海八都,来到霍童溪畔洪口、霍童古镇,品一品传承百年的糕点,接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洗礼……目光所及,心之所悟,无不令人感动和温暖。
来日,翻起手机相册,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与激情相伴的时光,一定会是我时时想起的美好。
——卢彩娱
在北山村看云雾缭绕,古厝错落,仿佛棋子投掷大地棋盘,章法有致;在库山村,看梯田层叠,老屋新韵,宛如大地的琴键,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音;在大石村,岩石点点,如天外遗落的星辰,沉默中蕴藏着山海的力量。蕉城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诗与画的交融。行走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每一处村落都是一首未完成的诗,每一片风景都是一幅待续的画。
——韦廷信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忽略了太多细微的美好,两天的采风时光,行走在蕉城的山水间,深入那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小众秘境,探寻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文化遗珠,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看街角的老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品茶,闲话家常,感受岁月的温润与从容,仿佛穿越了时光的罅隙。
蕉城,这里是洞天福地,是山与海的相依,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每一处风景都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栖居的宁静与安详。
——掬水月
库山村,是深藏宁德支提山中的一座神秘古村落。“龙形”村形,是村庄老祖宗的风水智慧,还是天造地设的神奇密码?种种疑问引发了我的探索之旅。穿行在古巷旧陌间,恍若踩进线装书页,又似穿行在古老的传说中。黛瓦青砖蜿蜒如龙,小径卵石闪着龙鳞般的光泽。明清老宅静卧在时光的褶皱里,门环锈迹,苔痕洇染,泥土墙垣旧板壁,檐角悬挂的竹编风铃在风中絮语。朱氏宗祠庄严肃穆,先祖朱福肇基开业薪火相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织机上的蓝染布匹流淌着溪涧的晨昏,年轻人的“六艺”品牌,是山村未来的清香和梦想。
——诗音
走进蕉城,像翻开一本鲜活的山水史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写满真诚的故事。
北山村、洋头村、库山村、邑板村、文峰村、东山村……一个个村庄错落分布、逐水而居。溪水似灵动的丝带,将村庄闪亮串联,织就一幅无与伦比的生态长卷。水声潺潺,诉说土地的沧桑巨变。水是村庄的灵魂,清澈的水倒映岸边的绿树青山、蜿蜒古道、土墙黑瓦,恍若古典的幻境。村庄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北山村畬歌飞扬,库山村深巷酒香;邑板村的溪流和古树林形成天然屏障,护卫八卦地形村的纯朴乡民;霍童镇明清古街张灯结彩,非遗线狮舞、铁枝、手工艺糕点,洋溢着生活的温暖安详;梅鹤村幽香的梅花林,似一片云彩,让行人衣袖生香;百丈岩九壮士、闽东红军北上抗日集训地旧址,先烈的热血铸就了山水安宁。这片红土地,承载着先辈的赤诚、勇敢、奉献;这片古老的土地,风光秀美、宁静祥和,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村村落落的特色民俗,凝聚着乡村的情感和热爱,延续着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诗画蕉城,独特的山水人文画卷,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
——郑飞雪
两天的时间里,我和采风团成员沿着蜿蜒的霍童溪,走过药香四溢的北山,古朴宁静的洋头、库山,人文盛蔚的梅鹤、文峰和东山,漫步在古韵悠然的霍童街头,仿佛经历一场穿越之旅——从厚重的明清史走过,触摸过风云变幻的近代史,直到抵达繁荣富强的今日。我仿佛看到一条绵延不绝的文脉,如同不舍昼夜的霍童溪,正流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也流淌在蕉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深藏于文字之中,游弋于山水之间,散落在祖辈们的只言片语里,镌刻在古老的寺庙宫观中,隐匿于斑驳的青石墙,根植于蕉城人的日常,最终沉淀成他们精神人格的一部分。就像沉字桥上铺设的历经百年风雨的青石块,虽沉默无语,却坚定地托举着后人前行的脚步,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夜色肆意地漫过支提山时,霍童古街的灯笼次第点亮,与漫天星光交相呼应,映照出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力量。
——范秀智
蕉城二日。访古,探新,行摄。辗转于霍童溪畔、支提山下、九贝红色公路沿线。从金涵、七都、八都、霍童、洪口到虎贝、洋中,古老村落、古街民居、廊桥宫祠、红色遗址、风情小院,次第铺展成“洞天福地·诗画蕉城”卷轴。
这里,一些村落静静地守候在岁月的一角,珍稀,深邃。徜徉其间,古物事的影像逐渐清晰,拙朴中透着深邃的灵动。直面它,恍惚间疑似时光老人捧出了私藏久远的馈赠。如同那老巷口土墙上的一簇青苔,想轻轻打包带走。
另外一些被全新打造的风景线,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态。他们召唤休闲客走出市井喧嚣,慢行体验,去感受时光兼容、均匀吐纳的乡土魅力。春天里,阳光下,露天放歌,围炉煮茶,檐下烟火,小院赋诗,湖畔赏花。足以让蛰伏一冬的慵懒之心豁然开朗,视界悄然解冻。
如此福地,当以欢喜心相约!
——刘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