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蕉城区漳湾镇贝头村口袋公园,几位银发老人倚坐在廊架下唠着家常,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公园广场悠闲散步。如今,这个占地616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化身“乡村会客厅”,激发着乡村振兴的活力。
据了解,该口袋公园位于金漳路与福宁北路交界处,紧邻中心城区,人流量大,旧地块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休闲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漳湾镇政府响应群众呼声,经过一系列规划、调研,决定在此处建设口袋公园,并通过植入本土文化元素、增设多功能活动空间,将昔日闲置地块改造为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公共空间。
“以前这里是一块空地,杂乱无章,现在建了这么漂亮的公园,我们每天都可以来这里散步、聊天,孩子也有了活动空间,既方便又安全!”一位正在公园遛娃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民生改善的画笔同样描绘在村间道路上。记者看到,该村原本龟裂的水泥路面已变身平整的沥青大道,新划设的交通标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村两委工作人员介绍,该村道路导道路年久失修,路面下沉,损坏严重,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贝头村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成功实施了道路“白改黑”工程,惠及村民260多户,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近年来,漳湾镇回应群众心声,坚持“细微处见真章,民生里显大爱”的原则,通过打造口袋公园、升级道路设施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断夯实基层设施建设的基础。这一系列“小而美”的民生工程,不仅显著优化了乡村风貌,更让村民“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 本报记者 郑霄 通讯员 褚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