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征程中,古田县正以食用菌产业为笔,饱蘸创新与发展的墨汁,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踏入古田县,一排排整齐的光伏菇棚错落有致地散落在乡镇间,在暖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蓬勃发展的光芒。
多年来,古田县积极探索从传统粮食生产向菌上建“粮仓”的转变。2024年,古田食用菌产量飙升至94万吨,是粮食产量的8.5倍,产业链总产值达28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居全市首位,达到28102元。经过古田人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古田从一个落后的小山城茁壮成长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古田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潇表示:“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以银耳为代表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银耳作为代餐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
工作日的早晨,满载着货物的卡车从福建省古田县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出发去往全国各地。同样的场景每天在古田的各个食用菌加工企业门前不断上演。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兴盛发展,只是古田县探索出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食用菌“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的一角。在这个模式下,一、二、三产业在食用菌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为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田县拥有600多家菌包厂、烘干厂、辅料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企业,还有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400多家电商企业、2700多家网店以及3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它们围绕食用菌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无所不包的网,将古田食用菌输送至日本、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14个乡镇(街道)近200个村、5万多户菇农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开发种植了38种菌种和菌类。
技术的迭代更新,是推动产业发展最强动力,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该中心主任张琪辉表示:“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我们践行大食物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丰富了我们的食品来源,拓宽了食品的领域。”古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出台《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八条措施》,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食用菌产业提效专项行动,提升标准化生产、育种和科研能力。首创种植保险、“两权”抵押贷款等服务,投放贷款67亿元。在科研推动下,筹建全球食用菌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引进14家高校科研机构和70多个专家团队,孵化32家民营科研所,制订22项国标、地标,承担18项国省课题,完成古田银耳太空育种并活化,开发40多个系列加工产品。
在产业模式上,古田也有着不小的创新。古田建成“3+N”园区发展模式和“菇棚光伏+”模式,打造全国首个食用菌数字大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方面,发布中国食用菌行业首本蓝皮书,举办世界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古田银耳”以147亿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位,古田荣获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
展望未来,古田县将围绕打造“世界菌菇中心”、巩固行业地位和发展新质生产力3个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国际平台作用,输出技术、人才和产品,确立全国标准和定价权,加强精深加工研发,不断推进银耳入粮,探索增收富民新路径。
□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