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晨雾如纱。清晨,福鼎市磻溪镇金谷村村民林国党像往常一样,挎上锄头、戴上草帽,沿着湿润的山路走向金盘寨生态农业合作社的林下种植基地。“我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田间除草,活儿不重,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挺好的。”他弯腰拨开一丛翠绿的叶片,仔细察看温郁金的长势。
像林国党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农户还有不少。近年来,福鼎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在林下规模化种植中草药,不仅盘活了山林资源,更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径。
走进金盘寨生态农业合作社的林下种植基地,仿若走入一个隐于山间的“绿色银行”。林木荫翳之下,10万株铁皮石斛依附着树干茁壮生长,分片种植的温郁金、黄精、白芨等药材长势喜人。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温郁金80余亩、黄精40余亩、白芨20余亩。
“我们这几个品种都属于药食同源类,市场需求很旺。”金盘寨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庄传清从地里刨出一株白芨,向记者展示生长情况,“它们生长周期较长,一般3到5年才能采收,但这里的地理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长势不错。”因产品品质优良,合作社已与多家收购方达成稳定合作,并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金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大为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拓展林下空间,通过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林业与农业、畜牧业、中药材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推动村财与村民“双增收”。
不仅是金谷村,邻近的蒋阳村同样生机盎然。惠民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在这里种植了200多亩林下中药材,其中黄精占150亩。“最近正在平整土地,10月开始采种,接下来计划开展良种培育和种苗销售。”合作社工作人员郑存余说,与传统种植型合作社不同,该合作社探索种苗繁育和销售,拓宽增收途径。
金谷村与蒋阳村的实践,是福鼎市发展林下经济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福鼎市围绕“1+2+N”农业产业格局,制定《福鼎市“金山银山”行动计划》,明确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除了中草药种植之外,福鼎还持续发展栀子、山苍子、油茶等特色经济作物,并积极培育花卉苗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不断丰富“林下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的双重助力下,福鼎正稳步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共赢的振兴之路。数据显示,目前,福鼎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达6.9万亩,涵盖黄精、石斛、金线莲等10多个品类,总产值达5.35亿元,参与农户7200户。截至2024年,福鼎市已登记涉林合作社、家庭农场12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宁德市级示范社8家、福鼎市级示范社6家。这些合作社普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并包销产品,农户则通过土地流转、田间管护、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其中,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青山不负人。夕阳西下,林国党拍了拍裤脚的泥土,望着漫山翠绿,笑着说:“山还是这些山,可如今满山都是宝了。”
□ 本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夏岩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