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安仙岩村:

畲韵新颜绘就城乡融合“共富图”

  华灯初上,微风徐徐,站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畲歌楼观景台上,福安城区夜景尽收眼底,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仙岩村地处坂中畲族乡西部山区,通往福安城区的福穆公路长3.5公里,崎岖的山路曾制约着畲村发展,随着福穆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竣工,打通了仙岩村与城区的通道,也打开了村庄发展新格局。仙岩村党支部书记雷石珠说:“从仙岩村到福安城区驱车仅15分钟,村子正努力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

  走进仙岩村,村口到村广场的400米村道“白改黑”工程正在抓紧施工。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也向乡村进一步覆盖,仙岩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白改黑”、建设农业步道、增设太阳能路灯、改造污水管网……一项项民生项目落地,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城乡融合发展红利不断惠及农村。

  当晨雾还笼罩在仙岩村梯田上,八角丝瓜种植基地里,村民已经开始忙碌。种植户钟祖生挎着竹篮在藤蔓下穿梭,“咔嚓”一声,青绿的八角丝瓜落入篮中。这些带着晨露的新鲜八角丝瓜,很快从福穆公路出村进城,成为城区群众争购的“宠儿”。钟祖生说:“靠种植八角丝瓜,一年收入近9万元。”如今,八角丝瓜已成为仙岩村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00多亩,种植户年均收入达4万元。

  产业是城乡融合的动力。近年来,仙岩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八角丝瓜作为特色产业发展,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种植模式。村里成立勤达专业合作社,种植畲药、粮食作物等,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如何让人口回流为乡村发展添动能?仙岩村紧抓第二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发展机遇,依托城区发展新业态,盘活资源,规划建设“数字游民基地”,搭建专业化助农直播间,吸引乡村青年扎根家乡;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深挖畲族文化,打造畲族文创基地,设计畲族文创产品;围绕畲歌楼和仙凤广场,发展露营、野炊、徒步、骑行等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吸引城里人走进仙岩村体验“慢生活”。“仙岩村将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胆探索创新,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雷石珠说。

  □ 本报记者 陈祎凝 通讯员 陈雅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平安与法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公益广告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以培训促提升 助力宁德产业带发展
畲韵新颜绘就城乡融合“共富图”
芙蓉李迎丰收
“四心”铸魂强根基 “四型”塑形树模范
金丝扣生产忙
跨越山海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