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酷暑难耐何处去? 寿宁山水觅清凉

  犀溪漂流

  清源镇韶托村的黄槐湖康养景区  龚健 摄

  七月的福建,烈日炙烤着大地,城市如同巨大的“烤箱”,柏油马路蒸腾着热浪,连空气都变得黏稠。空调房里的冷气只能暂时缓解身体的燥热,却无法抚平内心的焦灼。而在山区县寿宁,一片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土地上,自然的清凉正悄然流淌。

  从世界非遗的贯木拱廊桥到“江南小九寨”杨梅洲,从原始森林的幽谧到激流漂落的刺激、湖泊田园的宁静,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避暑密码。

  廊桥下,听风枕水眠

  “白天在桥上吹风喝茶,晚上盖被子睡觉。”福州驴友陈先生带着全家扎营在坑底乡小东村的大宝桥内。这座不用一钉一铁、全凭榫卯咬合的木拱廊桥,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19座这样的古廊桥中,平均海拔918米的坑底乡境内独占5座,成了天然的“避暑博物馆”。  

  村民老吴摇着蒲扇,坐在桥头笑道:“桥下流水声是天然白噪声。走到桥内,山风穿堂过,比空调还舒服。”傍晚时分,常能看到村民三三两两聚在桥头纳凉,孩子们趴在窗边数溪鱼,游客则支起帐篷,静待星空降临。  

  “寿宁的廊桥不仅是交通建筑,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寿宁县文体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木拱廊桥结构特殊,完全靠木头椽靠椽、桁嵌桁紧密衔接,不仅坚固,还能在夏季形成自然风道,让桥内始终凉风习习,是群众休闲乘凉的好去处。”

  小东村位于国家森林公园杨梅洲景区范围,在依山傍水的小东村,除位于村尾的大宝桥外,村内还有一座古廊桥,不远处的东山楼和坑底村群众还分别众筹修建了一座木拱廊桥。这些廊桥与周边蓊郁的青山、连绵的田园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当你走进桥内,阵阵凉风迎面而来,再听着桥下潺潺流水,顿感暑气消散。

  峡谷里,踏冰“翡翠河”

  车行过小东村向南而行13公里,便可进入杨梅洲峡谷。在航拍的视野中,蜿蜒的河道中9个大小不一的深潭将河谷串联成一条绿“玉带”,浅处清澈见底,各色野生鱼儿游弋;深处蓝如墨染,倒映着两岸的青山。驴友晚秋说:“踩进水里像踏进冰镇矿泉,河谷形态各异的石头白得发亮,仿佛到了‘九寨沟’。”

  更绝的是峡谷尽头横跨两山之间的杨梅洲廊桥——碧波托虹影,青山作画屏。当地导游小蔡回忆:“去年夏天,一群福州游客在这儿露营,半夜冷得找村民借棉被。”数据显示,峡谷年均气温仅13℃~19℃,即便是三伏天,温度也难超25℃。  

  杨梅洲原名“五溪村”,传说因一位官员途经此地,尝到鲜美杨梅后赞叹不已,遂改名。“这里的河水因矿物质沉积,石头常年被冲刷得洁白如玉,走在河滩上,仿佛置身冰雪世界。”坑底乡党委书记严道银介绍说。  

  除了杨梅洲峡谷,芎坑村的原始森林峡谷也是避暑胜地。3000多亩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步入其中,仿佛进入天然空调房。高大的乔木、缠绕的藤蔓、清脆的鸟鸣,让人瞬间忘却炎夏。更绝的是,当横穿森林来到峡谷下游便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的天地。只见地形陡峭的溪峡内遍布奇形怪状的石头,形状各异的深潭和冰臼,大大小小的瀑布和迭水。跌落的瀑水,或像无数的碎玉落下,或像白纱帐覆在山石之上,与周边峡谷、险峰、绝壁、深潭、溪流、怪石、密林等多种景观相呼应。看到眼前清凉的溪水,忍不住用手捧起喝了下去,顿时一种清爽直沁肺腑,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更神秘的是银山花田景区的古银矿洞,曾是古代闽浙四大银场之一。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矿洞内凉气森森,即便是盛夏,温度也保持在18℃左右。不少探险爱好者进洞,在幽暗的洞穴中感受地下世界的冰凉触感。

  激流中,勇闯“海西第一漂”

  对于追求刺激的年轻人来说,犀溪漂流才是夏日狂欢的最佳选择。这条被誉为“海西第一漂”的河道,全长5公里,垂直落差达320米,其中起漂点的速降滑道就有170米落差。

  漂流沿途,峡谷幽深,林木葱茏,即便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河道两岸依然荫凉。许多游客漂完后意犹未尽,直接在河边搭起天幕,烧烤、玩水,享受山间的清凉午后。

  浙江游客小林刚冲过“时空隧道”,皮划艇在激流中剧烈颠簸,水花劈头盖脸砸来,他浑身湿透却大笑:“水花拍在脸上像冰敷,透心凉。”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夏季日均接待游客量超千人次,周末更是一艇难求。

  若偏爱宁静,还可到湖山觅诗意。

  清源镇韶托村的黄槐湖康养景区的清晨,湖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青山,薄雾缭绕中宛如仙境。这里是北宋进士徽州知州黄槐的故里,至今仍流传着他开仓赈粮、一心为民的佳话。

  经过县委县政府康养旅居项目的打造,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变身成为硒锌康养旅居圣地。

  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许邦淼看中了家乡的湖光山色,返乡将老屋打造成了“湖山隐院”特色民宿。他将黄槐的故事融入景观设计,院落里花木扶疏,秋千轻荡,茶香袅袅。“城里38℃时,我们这儿晚上还得披外套。”许邦淼笑着说。  

  随着文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旅游行业,种植生态蔬菜、制作传统小吃,收入大幅提高。夜幕降临时,黄槐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广场舞曲,湖边露营地的星光与灯火交织,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

  “在这里,夏天不是用来熬的,而是用来享受的。”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感叹,“寿宁的山水,真的能让人静下心来。”□ 吴苏梅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周宁礼门~~~
~~~
~~~——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题
   第a03版:本市综合
   第a04版:视点
   第a05版:休闲茶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党建引领 富民兴农
酷暑难耐何处去? 寿宁山水觅清凉
线起千年 数承新韵
老归侨的难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