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疼得整晚睡不着,腿上像被火烧过一样。”回忆起“六一”儿童节的经历,林女士仍心有余悸。当天,她带着5岁的儿子小明(化名)到海边游玩,孩子赤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嬉戏近3小时。回家后,小明双腿突然出现大片鲜红色斑疹,“从大腿中段到脚踝,就像穿了条红裤子,边界特别整齐”,经福鼎市医院诊断,这是典型的日光性皮炎(晒伤)。
无独有偶,28岁的张先生参加海上漂流活动时,俯卧在游泳圈上晒了4小时背部。“开始只觉得后背发热,晚上洗澡时发现整个后背通红,摸上去火辣辣地疼。”就诊时医生发现,他的背部红斑与泳衣遮挡部位形成鲜明分界,“就像在背上印了张地图。”
福鼎市医院皮肤科门诊护士郑婷介绍,这两起病例均为典型的“日光性皮炎”病例,据该院统计,6月以来,日光性皮炎患者大幅增加,其中,儿童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占比更多。
医生解释,这种夏季高发疾病是皮肤对紫外线(特别是UVB)的急性炎症反应。当紫外线穿透皮肤时,会引发血管扩张、细胞凋亡,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红斑、水肿甚至水疱。值得注意的是,皮肤白皙者、儿童、户外工作者更易中招,而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和食物(如芹菜、柠檬)可能加重光敏反应。
日光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分为轻重两型:轻度可见边界清晰的红斑肿胀;重度会出现水疱、剧烈疼痛,甚至伴随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医生提醒,出现症状应立即冷敷并就医,切勿抓挠。特别强调,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的紫外线最强时段应避免暴晒,出汗后更易诱发皮炎。
预防方面,医生建议采取“双重防护”:物理防晒(遮阳伞、防晒衣)结合化学防晒(SPF30+防晒霜,需提前半小时涂抹)。对于服用光敏药物或敏感肌肤人群,更需加强防护。若涂抹防晒产品后出现刺痛,应立即清洁并避光。
随着盛夏来临,建议市民朋友提高防晒意识,尤其在进行水上活动时,水面反射会加剧紫外线伤害。始终牢记,预防胜于治疗,别让阳光成为皮肤健康的敌人。 □ 本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张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