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3D打印技术助力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医护团队为钟女士手术

  “医生,我还能站起来吗?”这是钟女士(化名)走进宁德市医院时问的第一句话。多年前的一场化脓性髋关节炎,让她的右腿逐渐失去功能,髋关节严重变形,连最简单的行走都成了奢望。钟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数十年的“噩梦”,竟能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迎来转机。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为她精准复刻骨缺损模型,让她术后第二日即可拄拐下床活动,日前已康复出院。这场医学奇迹背后,是3D打印辅助个性化治疗打破传统手术局限的突破性实践。

  这位自幼罹患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患者,因早年未及时规范治疗,逐渐发展为右髋关节高度脱位,伴股骨近端严重畸形、股骨头缺失、髓腔硬化闭塞。因长期饱受右侧髋部疼痛折磨,钟女士到宁德市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家谷门诊寻求诊治。

  针对钟女士的特殊病情,宁德市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小勇、高伟、林久灶、黄家谷及团队精心研究病情,确定手术方案。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患者髋关节三维模型,1∶1还原患者髋关节三维解剖结构,助力术前详细评估骨缺损形态与周围软组织条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利用特殊假体进行修复重建;黄家谷及团队在麻醉科及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术中精准定位髋臼中心和截骨位置,顺利完成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复查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匹配满意,患者右髋关节假体稳定,疼痛显著缓解。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不懈努力下,钟女士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拄拐杖行走。这一显著的进步,不仅令她自己感到无比感激,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动力。

  据悉,陈旧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是骨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疑难病症,常因感染破坏导致髋臼骨缺损、股骨头吸收甚至消失,伴随疤痕挛缩、肢体短缩与关节不稳等病理改变。此类患者的手术需克服三大技术难关:一是骨缺损的个性化重建;二是软组织平衡与血管神经保护;三是假体远期生存率的保障。宁德市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团队创新性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量体裁衣”式假体设计,既恢复了关节力学支撑,又为骨愈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不是简单的手术,而是一次器官再造。”医生表示,该案例标志着宁德市医院骨科诊疗正式迈入数字化精准时代,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项创新技术。

  □ 本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郑凯元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卫生·健康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人大时空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3D打印技术助力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福鼎多部门联合开展 普惠托育主题宣传
日光性皮炎高发季来临
宁德市临床检验新技术新进展暨艾梅乙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培训班成功举办
百余名医务人员学习腹膜透析规范化管理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