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

用科技之笔 绘助农答卷

  近日,福建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周宁县农汇种植专业合作社、望故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开展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助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在绿意盎然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里,科技小院责任专家张招娟带领团队成员仔细查看植株长势、土壤墒情,针对不同地块发现的问题,如部分区域存在病虫害风险、水肥管理不均等,现场开出“药方”。“当前要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尤其要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黄板诱杀等绿色技术,为马铃薯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张招娟说道。

  这是福建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科技助农的生动缩影。福建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作为中国农技协、福建省科协第五批15家科技小院之一,由省科协、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技协、市科协、周宁县科协和农业农村局等共建单位,依托周宁县高山马铃薯协会建立的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平台。

  科技小院成立以来,以实现“建好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培养一批学生、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区域”为目标,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科普活动等,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马铃薯产业注入了不竭的科技力量。小院已入驻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高级实验师张招娟等专家5位以及研究生20名。

  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的“芯片”与核心引擎,是决定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关键要素。科技小院通过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湖北等国家级、省级试验站等平台,每年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100多种,目前育成6个“福农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证书。

  广阔的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常年扎根生产一线,将实验室“搬”到田野,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在解决种植户生产实际问题中练就兴农本领。福建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团队荣获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其入驻研究生提交的案例《科技兴薯,小院同行》获福建农林大学2024年温暖集体建设案例一等奖。

  “科技小院志愿团队还依托小院平台,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指导服务、田间栽培技术培训及新技术推广科普活动等,进一步传播高山马铃薯高效栽培新技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科技小院责任专家张招娟介绍说。

  周宁马铃薯科技小院以科技为笔,将创新成果深耕田间,不仅解决了农民生产难题,还培育了农业科技人才。这支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科技力量,正以扎实的行动,在闽东沃野上书写着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生动答卷。

  □ 本报记者 陈莉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视点科教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金融周刊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用科技之笔 绘助农答卷
科技搭桥助力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
二〇二五年宁德市“致敬无名英雄蔡威”科普手工实践进校园活动走进蕉城
市科技馆开展《父爱手作,勋章致爱》亲子自然科普手工活动
宁德师范学院举办“一片绿叶情,点燃新希望”微党课活动
蕉城区科协开展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
柘荣县举办“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科技节活动
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在大赛中获奖
霞浦县“未来科学家 四点半课堂”主题科学送教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