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安:农机“助跑” 农业提质

  立夏时节,福安市各地早稻播种工作进入尾声,在溪潭镇洪口村,唐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林宇华娴熟地驾驶插秧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顺势滑落,整齐地插入田间,随风摇曳。

  “今年种了70多亩早稻,如果雇农民插秧,一亩人工费要260元至300元,一天只能插1.5亩至2亩。”林宇华介绍,随着农机入田,不仅人工费降低,效率还提高了,“机械化插秧一天的费用为150元至200元,一天能插30亩地。”

  为推动粮食生产提质降本增效,激发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近年来,福安市农业部门在水稻育秧到播种全流程中推广应用新机械,提高农业种植奔头。“有了机械助力,我们有信心种植更多水稻。”在林宇华看来,种植面积越大,农机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低。

  农机能入田,补贴不可少。“对于种植早稻和晚稻的农户,财政每亩补贴500元。如果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每亩可享受本级财政补贴600多元,省级财政补贴200元。”福安市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股长郑小燕介绍,目前福安在早稻育秧、插秧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

  在穆云畲族乡虎头村,水蜜桃进入生长关键期,村民施肥忙。与过去果农背着农药桶打药不同,桃园里用上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喷洒农药,两个早上就能完成200多亩桃园的农药喷洒,而且很均匀。”虎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树灿介绍。

  据介绍,植保无人机高效作业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抢到最佳用药时机,还避免了人工与农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带来的风险。同时,无人机在飞行高度、速度和药剂喷洒量等方面都可以智能控制,在复杂地形下防治效果更佳,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

  “以往人工每小时仅喷药0.5亩,用无人机每小时可喷药30亩,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可以节约20%至30%的农药使用量。”宁德市科技特派员、福安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股负责人缪颖说,过去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主要应用于水稻、茶叶等农作物,今年该局在水蜜桃种植上开展试点,届时将对效果进行评估,“若效果达到预期,我们将会扩大推广应用,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 陈雅芳 秦红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平安与法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乡村振兴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张永宁赴中心城区开展“四下基层”调研
周宁:从“夏游胜地”到“全季火热”
五届市委第八轮 第一批巡察完成反馈
福安:农机“助跑” 农业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