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陈凌:

为民初心不改 富民使命不移

  白马江畔,清风徐来,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展新颜——过去,海上漂泊,一条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如今,渔民新居依山傍海而建,崭新的柏油马路两旁商铺林立,一派勃勃生机。

  在居民眼中,下岐村能有今天,离不开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凌。

  陈凌是土生土长的下岐人,2018年,陈凌听说村里需要人才回乡工作,毅然辞去企业工资丰厚的工作,返乡加入乡村振兴队伍。

  这些年来,陈凌始终牢记嘱托,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增收致富,把下岐村建设成让船民安稳地耕海牧渔、辛勤劳作的富美乡村。

  陈凌深知,党建是最有力的引擎。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带领村民从思想上脱贫致富,他积极推行“党员代办制”,帮扶群众解决发展生产资金、技能培训就业、办证服务、子女就学、医保社保代缴、健康签约服务、邻里纠纷等问题,形成了“网点收集、党员代办、限时办结”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模式。同时,以渔民夜校为载体,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渔业技能等学习培训,让渔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我这一代人已经看到连家船民‘搬上来’,他们人上岸了,心也上岸了,我希望能够真正带领大家实现从‘住下来’到‘富起来’的跨越。”陈凌说。

  近年来,在陈凌的带领下,下岐村立足滨海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通过出租450亩养殖塘,实现每年63万元的村集体收益。以培育特色渔业产业为抓手,建设海鲜一条街、升级改造渔排、拓展渔业养殖、发展海鲜加工、培育海鲜厨师队伍,充分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富余劳动力,创建海产品品牌“下岐鲜”,创新“合作社+公司+渔民”发展新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23年,下岐村人均纯收入从上岸时的不足千元提升到32788元,村财收入83万元,被誉为“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宜业更要宜居。陈凌着手实施建设渔民广场、休闲长廊、渔村生活体验馆等设施,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推进空调外机和隐形防盗网改造及渔村氛围提升与绿化工程。并着眼于人居环境整治,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改造提升村内道路、管网设施。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整合现有资源,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充分发挥8支志愿服务队伍宣传引领功能,开展多样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同时,陈凌还持续挖掘连家船民上岸文化和下岐村乡村振兴历程等,将下岐村建设成为强化理论武装的学习园地和彰显实践特色的坚强阵地。2022年,下岐村被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

  党建引领、特色鲜明的基地建设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考察团。2023年,陈凌参与接待访外宾11批次,党日活动、记者采访及调研活动等约12000人次。

  在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中,陈凌将连家船民上岸的故事传唱到世界各地。“我是连家船民的后代。”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起来的陈凌初心不渝:“我将牢记嘱托,带领党员干部将下岐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 本报记者 黄楚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文旅周刊
   第a05版:乡村振兴
   第a06版:财经新闻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首期食用菌技术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班开班
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实施“1+5”行动赋能模范机关建设
无核荔枝不愁卖
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助力外贸企业轻装前行
为民初心不改 富民使命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