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多肉小院里,村民们忙着将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搬进室内“避寒”。
“这个多肉小院是村集体和5户脱贫户共同打造的,我们通过‘村集体+企业+脱贫户’合作模式,由脱贫户出资购买种苗、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村集体负责销售,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小院开放仅一个月,销售额就达2500元。”溪坪村党支部书记郑怡馨表示。
不只是“庭院+多肉”,如今,“庭院+烧烤”“庭院+品茗”“庭院+手工”……各式各样的小院在溪坪村铺开,成为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以来,溪坪村依托浦源花鲤小镇优势,深化运用联农带农机制,利用闲置房屋、闲余时间,通过“庭院+”发展模式,将多肉种植、多肉销售、休闲餐饮等与“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相融合,并与村经联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提高群众积极性,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真正实现联农带农,增加群众收入。
在浦源镇,联农带农效应不只在溪坪村。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镇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以政策、资金、项目为引导,构建联村党建、村企联建、联户联社等利益联结模式,将示范区建设作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和拓宽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把“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让示范区效益惠及千家万户。
1月29日,在浦源镇上洋村,工人们正在整理新建的大棚。“去年,我们通过村集体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建设农产品仓储中心、诱导库、农业大棚等设施,并以此入股辖区花卉企业,每年村集体经济固定收益达10万元。”上洋村党支部书记张积余说。
如今,通过“订单式”“股份式”“托管式”等经济发展模式,“村+企+户”抱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做好利益联结‘金链条’,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实现乡村发展由‘单打独斗’向‘合力作战’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浦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汤云翔说。 □ 魏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