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蕉城支行全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蕉城支行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己任,聚焦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金融服务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不断创新融资产品,提升服务质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高质量金融供给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链”上起舞 贷动“绿色”产业
近期,随着2023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召开,闽东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宁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集群,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已连续2年全球第一。
汇聚金融“活水”,畅通产业发展“血脉”。今年以来,工行蕉城支行以专业性的金融服务对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其与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广域覆盖。
某物流企业是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物流+仓储”一条龙服务。今年,该企业计划建造仓库及办公大楼。虽然这些年企业效益不错,但庞大的资金投入还是让企业负责人犯了难。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工行蕉城支行工作人员立即联系该企业,为其量身打造项目融资贷款方案,并很快办理了融资总额为7700万元的项目贷款,为企业解决了项目建设期间资金压力问题。
像这样解企业资金之“渴”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引入各类金融服务要素,搭建起“政金企”桥梁;组建金融顾问团,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问诊服务;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造金融服务矩阵……聚焦支柱产业,工行蕉城支行在“补链强链”中充分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
不仅如此,该行还在全链条授信融资上开辟出新“蓝海”。
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不少供应商企业为异地客户,在企业所在地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手续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这一难题,工行蕉城支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业务,运用“互联网+核心企业+链上企业”服务模式,将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共享给产业链上游各级小微供应商。供应商无须授信即可获得融资支持,有效解决上游供应商分散、规模小、授信难等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上游中、小微供应商资金周转问题,且采取系统直连和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了合同签署、保理放款等全流程线上化,较以往线下流动资金贷款,客户通过其所在地已开立的工行账户即可申请办理准入手续,最快可实现准入手续完成当日放款。
在金融力量的强势“贷”动下,产业链越舞越精彩。截至今年10月末,工行蕉城支行已累计为122户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办理了相关供应链信贷业务,投放总额约77.9亿元,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推器”作用。
“躬耕”深海
唱响“碧海渔歌”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在美丽的三都澳,一口口色彩鲜艳的新型塑胶渔排连绵成片浮动在海上,承载着蕉城人民向海而歌的梦想。
“海洋蓝”是蕉城经济的重要底色。向海图强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工行蕉城支行融入宁德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内生动力,创新海洋金融产品,在解决蓝色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大考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大黄鱼重要养殖地三都澳,养鱼是当地群众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四十岁的林孝斌,养殖大黄鱼已有十多年。
对林孝斌来说,在养殖过程中,令他最头疼的无疑是大量资金需求。但今年,他的烦心事得到了解决。10月初,在工行蕉城支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在手机上填报了小额渔排养殖贷相关手续。三天后,50万元的贷款划入了他的账户。
“不用办理繁琐的担保手续,一切流程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而且随借随还,太方便了。”第一次在网上办理贷款,便捷的体验让林孝斌很是赞叹。
盘活“蓝色资产”,普惠海上渔家。持续丰富信贷产品,为海洋经济提质增赋能,是工行蕉城支行敬业笃行之举。
去年11月,工行蕉城支行针对大黄鱼养殖“点多面广,周期明显,收益稳定”等行业特色,引入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为养殖户量身定制了特色普惠信贷产品——“小额渔排养殖贷”,提供单户50万元以内的短期融资。
“与以往的‘渔排养殖贷’相比,‘小额渔排养殖贷’虽然授信上限额度只有50万元,但办理的流程短、审批快、成本低,能有效满足养殖户在生产周期内的小额资金需求。”工行蕉城支行市场一部副主管谢丽容介绍,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已落地“小额渔排养殖贷”298户1.1亿元。
问需于渔、问需于民。聚焦传统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工行蕉城支行在积极探索养殖产业全产业链信贷资金供给上持续加码。从助力海上养殖整治推出的“渔排改造贷”,到生产要素变现的“渔排养殖贷”……工行蕉城支行通过整合特色金融产品、轻化海域融资担保、延伸专业队伍服务内涵,构建起高精准、广覆盖的“蓝色金融服务圈”,实现了普惠金融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工行蕉城支行还围绕工行宁德分行提出的“一县一策、一业一点”选址思路,在养殖重点村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通过家门口的“微银行”建设,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蕉城三都澳寒垅村作为宁德大黄鱼的重要养殖基地之一,全村及周边村庄约有200多户从事大黄鱼、鲍鱼养殖,年产值约5.5亿元。成规模的产业,使得该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
在镇、村的支持下,工行蕉城支行与该村渔排养殖龙头企业——吴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姻”,在合作社内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该服务点设立后,金融服务“末端”延伸到渔排上,有效填补了当地金融服务渠道空白,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乡村振兴工作与该行普惠金融工作双向高质量发展。
一条条“金丝带”,串联起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工行蕉城支行已在辖区开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1个,有力提升了当地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认同感、获得感。
普惠赋能
呵护小微成长
日前,宁德市海明水产有限公司在工行蕉城支行办理的线上法人e企快贷700万元及小企业周转贷款300万元顺利完成授信。“这笔贷款的发放,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现在我们发展生产的底气更足了。”宁德市海明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宁德市海明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鳗鱼养殖、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水产公司。在熬过三年疫情“寒冬”后,今年,该企业订单量激增。本打算抢抓市场复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但资金瓶颈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了解到企业有资金需求后,工行蕉城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送来了“及时雨”。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相关授信审批。与以往单一产品授信不同,这次贷款是由e企快贷、小企业周转贷款构成的组合贷。
“e企快贷是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而小企业周转贷款则是由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这样组合贷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办理该业务的客户经理介绍。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秉承“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安民”的服务理念,今年以来,工行蕉城支行加码普惠金融服务,围绕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创新运用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
经营快贷,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以交易、资产、信用等多维度数据建立模型,银行依据大数据主动授信,小微客户无需抵押担保,实现了“信用”能变现。
房产抵押余值贷,可将该房产的余值作为信用贷款金额的标准,再次向银行申请办理信用贷款,让已抵押房产剩余价值得到充分再利用。
金色园区e贷,为省级工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的,采取特定机构担保或有效押品抵押方式办理线上贷款产品……
对症施方,精准投放,诸多普惠金融产品的有效落地,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加速跑”。
如果说产品与服务是普惠金融实践的重要发力点,那么数字技术大规模运用无疑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可行路径。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工行蕉城支行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先后推出一系列线上信贷产品,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同时,结合虚拟营业厅,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便捷信贷支持,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
创新融资产品,提升服务质效,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一股股金融“活水”汇聚成川,滋养实体经济各个细胞。截至今年11月底,该行普惠余额9.1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普惠余额及增量均实现系统双领先。
产业链金融上下延伸,蓝色金融向海而兴,普惠金融渗透末梢……秉承服务地方发展的初心与使命,工行蕉城支行在推进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革新、场景整合升级中持续砥砺前行。“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展‘金融+’融合发展路径,为区域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多元化服务,为地方发展贡献工行力量。”工行蕉城支行行长江雅华说。□ 茹捷
(图片由工商银行蕉城支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