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线观察

  苍翠的竹林,啁啾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夏初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机盎然。千百年来,“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举世称奇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推进人地和谐,探寻一条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国家公园景区内的游客游憩出入情况,武夷山的水文、大气状况,以及巡山管护人员的在线动态,对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环境容量预警等进行动态监管。

  “智慧管理平台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公园‘天地空’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管理,提升了生态保护能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工作人员范志伟说。

  科技赋能,使武夷山的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生物研究者前来观察记录。

  “这只是黑脸噪鹛,这只是灰喉山椒鸟,这只叫鹊鸲……”在先锋岭瞭望台,来自北京的73岁游客温庚寅向记者展示了他拍到的鸟儿。温庚寅是一位观鸟爱好者,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武夷山观鸟、拍鸟。

  “前几年来过一次,我一直念念不忘这里的绿水青山和各种各样的鸟儿、昆虫。这次再来武夷山,环境更好了,拍到很多城市看不到的鸟类,让人欣喜。”温庚寅说。

  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加强科研合作,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方面取得实效: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百余次,进一步摸清资源本底情况,发现并公布了武夷林蛙、璞云舟蛾等18个新物种……

  在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进展的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同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茶业等产业,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让公园内的社区群众从生态效益中获益。

  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位于公园内的桐木村的村民程金发,他有双重身份:穿上制服,他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星村大队桐木中队的护林员,会和同事一起去林中巡护;脱下制服后,他是一名茶农,会制茶、卖茶,同时经营着一家民宿。

  程金发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他的民宿生意十分火热,每天房间都住满了客人。这段时间刚好是制茶季,他们一家开始制作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生态红茶。“有一位客人在我的民宿住了几天,尝了我家做的红茶,连连称赞这里山水好、原生态,茶叶品质很高,买了不少茶叶。”程金发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介绍,公园按照茶-林-草混交模式,积极引导茶农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打造生态茶产业。

  传承祖辈制茶技艺的福建省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辉由衷地感慨道,生态保护好了,茶才能好。

  黄圣辉表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引导、监督下,茶农们在种植茶叶过程中不再使用农药,保证了茶叶的风味品质,推动武夷山茶叶的名气和销量不断扩大。如今,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大家对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 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文旅周刊
   第a05版:乡村振兴
   第a06版:财经新闻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探寻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确保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承诺必达”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高质量服务 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图片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就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涉台提案答记者问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推动贯彻落实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