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屏南县首批“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实践活动示范校,光华小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 + 地方资源 + 社会实践”三维融合红色育人体系。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都会徒步前往仙山学习教育基地,在苍松翠柏间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国庆节前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让五星红旗在校园每个角落高高飘扬;走进陈祥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孩子们总会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标语前久久驻足。
学校创新开发的8门研学课程,将红色记忆与地方文化巧妙融合。“文创屏南”课程带领学生探访四坪村等传统村落,用年轻一代的视角记录乡村振兴;“红色记忆”课程通过亲子寻访学习,让教科书上的文字变得鲜活可触。2023年,该校的五(6)中队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这份殊荣背后,是光华小学多年来坚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生动写照。
在“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下,光华小学37个少年宫社团如同缤纷的调色板,描绘出素质教育的无限可能。社团活动时间,校园便化作欢乐的海洋。剪纸社团的巧手翻飞间,古老的窗花艺术焕发新生;机器人社团的队员在为创新大赛调试程序;操场另一端的射艺场上,非遗传承人张召羽先生在指导孩子们拉弓搭箭,传统武艺的沉稳与现代体育的活力在此完美融合。
该校独创的“文明积分存折”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三年级的林小同学翻开自己的存折,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主动帮助同学+5分”“养护绿植+10分”等字样。这种将德育量化的创新做法,让文明养成变得可视可感。校园里300多株由学生认养的“责任绿植”,以及年均开展35场公益活动的“红星志愿服务队”,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生活即教育”的深刻哲理。
教师是立教之本。光华小学通过“师德铸魂”与“专业强基”双轮驱动,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师德讲堂上,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让不少教师感同身受;每学期的“最美教师”评选,则让平凡岗位上的闪光点被看见、被传递。目前,该校已培养出省、市、县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余名,这支队伍也成为屏南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家校共育是另一张闪亮名片。作为省级家庭教育特色校,光华小学努力创建家长学校,开发系列家庭教育课程,惠及1900多个家庭。五年级班主任陈老师表示,曾有位学生家长,通过家长学校的系统学习,如今已成为班级家委会的积极分子。这种转变,正是学校“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理念的最好诠释。
该校以“启迪心灵 明亮人生”为主线,将侨胞爱国情怀、屏南非遗文化融入环境建设中,“华侨捐资建校史”碑亭与龟形花坛相得益彰,古诗文长廊、爱国华侨事迹、家乡风景名胜、书画展等主题板块,营造浓厚育人氛围。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五节”活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感恩、立志、成才”的校园文化之门,让侨爱薪火代代相传。
站在全国文明校园的新起点上,屏南县光华小学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向着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壮丽篇章稳步前行,让文明之花永远绚烂盛开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上。
□ 本报记者 张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