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力搭桥 共绘新时代“同心圆”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工作纪实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畲歌畲语宣讲队在猴盾村进行主题宣讲雷明洪 摄  

  民宗侨台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方面,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功能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和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精神,通过向上推荐和延伸设立本级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充实履职内涵、丰富履职维度、提升履职效能,为画好新时代“同心圆”凝心汇智聚力。

  紧跟时代  “小窗口”映照“大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总结“宁德是全国畲族最大的聚集地,在东南亚的华侨也比较多,而且是宗教工作的重点区”等市情特点。不仅如此,近年来,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宁德出台了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重要地区,两地往来交流留下了许多共同的美好记忆。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制度显著优势和统一战线重要作用,把方方面面人士的力量都汇聚起来,共同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德篇章,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宁德发展的助力。

  2022年6月,由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推荐的霞浦县半月里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正式拉开了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的大幕。

  为延伸民宗侨台工作的基层触角,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将打造市级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工作列入2023年工作要点,历时半年完成制定方案、推荐申报、调研审核和名单确认等工作,并于当年10月举行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市人大常委会全部在家领导出席并为全市首批5个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授牌,常委会主任王世雄指出“建立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实践,对于发挥宁德民宗侨台资源优势,广泛凝聚民宗侨台界人士共识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要精准定位、精心谋划、精深雕琢,力求做到‘一联系点一品牌一特色’,推动民宗侨台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为保障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的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2023年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专门向市政府申请省、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开办经费21万元,并将联系点工作经费14万元列入每年市本级预算,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至此,宁德成为全省首个为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配套落实常态化建设运营经费的设区市。

  在最贴近民宗侨台界人士的基层一线打开一扇扇互通心灵的“小窗口”,于一次次情感联络、意见交流、推心置腹中汇聚正能量,生动映照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大舞台”。

  探路前行  “小跬步”丈量“大愿景”

  金秋十一月,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猴盾村内,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畲歌畲语宣讲队以朗朗上口、“畲味”满满的“顺口溜”,为该村村民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宣讲,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热情参与。自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以来,猴盾村发挥畲族双音发源地的优势,积极建设畲歌畲语宣讲队,多次以“唱畲歌、讲畲语”等接地气、冒热气的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畲族群众家。

  猴盾村的鲜活实践是我市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为凝聚民宗侨台界人士的共识、智慧和力量而努力探寻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事实上,宁德的省市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一经建立,一张关于如何将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这一新生的基层民主单元办好、办活、办出精彩的“问卷”,即刻摆在了市人大常委会与各联系点面前。

  定位是破题关键,特色是答题灵魂。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联系点调研指导。作为分管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乃安经常性与各联系点沟通交流,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要求各基层联系点要聚焦宣讲点、直通车、连心桥、主阵地、助推器“五大功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在实践探索中推动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经过两年多的踏实探路、实践探索,各基层联系点立足资源禀赋,在各展所长、各放异彩中共同画好时代“同心圆”。

  位于古田的临水宫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陈靖姑文化流传广泛,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联结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2023年,自入选省人大常委会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以来,该联系点以共同信俗为桥,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两年来,临水宫共接待各类调研、参访、研学等活动1092批次11万多人,其中,海外参访考察团180批次5000多人,台湾文化交流团230多批次8000多人,港澳文化交流团体80批次1200多人,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留住乡愁、促进和谐等重要作用。

  相距160多公里外,同样作为省人大常委会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的霞浦县半月里村,则是积极探索推进联系点与人大代表活动室融合建设模式,着力以面对面、心贴心推动解决民宗侨台人士实际困难问题为媒,构筑彼此无间亲密联系。两年来,该联系点共收集群众反映情况和问题58项,当场予以答复办理32项,转为代表建议26项,除1件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纠纷事项暂时未果,其余事项均已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

  在省人大常委会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的示范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也积极发光放热,如,闽东中华畲族宫(闽东畲族文物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加强与畲族群众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困难问题;屏南县屏城乡村头村以侨为“桥”,密切与海外亲友沟通联系,激发侨胞爱国爱乡情怀;福安城关基督教堂组织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政策,增进“五个认同”……跬步千里,每一次平凡实践都释放着对中国民主的感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健全机制  “小螺丝”拧紧“大力量”

  如一台精密仪器需要每一个螺丝都紧固到位才能正常运转,打造一个新生的基层联系点同样需要如“小螺丝”般的制度机制,通过巧妙布局、精准组合,确保各个环节顺畅衔接、高效集成,方能催生出“大力量”。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建章立制贯穿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建设全过程、覆盖各方面。

  前瞻布局,起步谋全篇。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建设伊始,2023年初市人大常委会经前期调研走访,研究制定《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工作方案》,对目的意义、目标定位、申报条件与办法,以及工作责任、经费保障、考核机制等相关要求予以明确,不仅保证了起步工作的有条不紊,也充分考虑了后续工作的保障支撑,甚至预先谋划了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择优推荐和限期整改、退出撤销相结合的闭环管理模式。

  逐步规范,细化明要求。经过数月实践探索,2024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根据各联系点工作情况和需求,进一步研究出台了“一意见一办法”。其中《关于推进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基层联系点应当按照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计划、完善台账等五个方面要求规范开展工作。在《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收集处理民宗侨台领域意见建议的办法》中,明确要求基层联系点要充分听取民宗侨台界人士意见建议,及时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的民宗侨台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精心设计意见建议收集登记表,便于基层联系点具体操作落实。

  创新提炼,实践积经验。为更好发挥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的独特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提炼了坚持一项理念、依托两个平台、打造三张品牌、形成四级联动、发挥五大功能的“12345”工作模式。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台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汇聚各方力量,把联系点打造为具有宁德特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宗侨台交流平台,助力画好‘同心圆’,为不断开创宁德人大民宗侨台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张 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民宗侨台基层联系点工作纪实
吴锦清:~~~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卫生健康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人大时空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汇力搭桥 共绘新时代“同心圆”
履责于行 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