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 鼎

白茶香菇撑起乡村“致富伞”

  近日,在福鼎市丰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菇棚内,一条条菌棒排放整齐,一朵朵饱满圆润的白茶香菇从菌棒上探出“脑袋”,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余清军和农户们提着篮子忙着采摘、挑选、搬运白茶香菇。

  白茶香菇是利用福鼎白茶茶园中废弃的茶枝、茶梗替代传统木屑用于栽培食用菌,让茶枝、茶梗“变废为宝”的同时,提升菌菇的品质。采摘期结束后,菌棒再处理成有机肥或生物燃料实现循环利用。“与普通香菇相比,白茶香菇不仅具有更甜、更脆、更香的特点,还含有茶多酚、茶碱等成分,上市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余清军说。

  据介绍,白茶香菇的采摘期可持续3个月左右,整个周期内菌棒可采摘4茬,每条菌棒每茬产量可达0.75公斤至1公斤。“最近每天可以采摘三四千斤,鲜菇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包括超市等场所,每斤价格10元左右。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菇,主要通过线上进行销售。”余清军表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试验,白茶香菇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白茶香菇4万菌棒,总产值达到六七十万元。

  白茶香菇不仅撑起了种植户的“致富伞”,让种植户更有奔头,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白茶香菇的生产周期与白茶头茶开采时间不冲突,农闲的时候我就到菇棚这边干活,一个多月赚了1万多元。”花甲之年的林永龙是前岐镇西宅村村民,脸上难掩喜悦。据悉,目前,村里有10多名像林永龙一样趁着农闲时节来做临时工的村民,有效拓宽了增收的路子。

  白茶香菇的成功,让余清军看到了福鼎白茶与食用菌“联姻”的更多可能性。眼下,他又将精力投入对白茶木耳的研究上。“我们正在试验种植白茶木耳,之后也会慢慢推广,不断延伸福鼎白茶衍生产业链。”余清军透露,除此之外,他还将进一步扩大白茶香菇的种植规模,同时将成熟的种植技术进行推广,鼓励更多农户参与白茶香菇的种植与加工,辐射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特色农业绘出乡村振兴好“丰”景。近年来,前岐镇立足当地实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有效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 温丽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本市综合
   第a03版:本市民生
   第a04版:卫生健康
   第a05版:财经新闻
   第a06版:人大时空
   第a07版:时事九州
   第a08版:时事环球
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白茶香菇撑起乡村“致富伞”
砂糖橘“吃”上海鲜大餐 蕉城农业也有“黑科技”
宁德时代捐赠1000万元 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我市举办2025年警察节集中展演活动
我市文旅等多领域 获专项资金支持
税惠赋能添力 助企向“新”而进
法护花蕾 为未成年人撑好“保护伞”